【时间】走进北京戏曲博物馆,重返京剧发祥地

2024年08月05日 半岛

  北京戏曲博物馆坐落在西城区虎坊桥湖广会馆内,1997年9月6日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,是北京市首家戏曲博物馆北京市建成开放的第一百座博物馆。不久前,历经一年半修缮,这座有着京城第一会馆美誉的古建筑重张,升级改造后的北京戏曲博物馆,亦推出了全新的展览。

  北京戏曲博物馆外景。本报记者 王广燕 摄

  其,菊海鸿濛mdash;mdash;京剧发祥地展通过呈现珍贵的戏曲文献文物图片和音像资料,带领观众感受发祥于西城这片沃土的京剧文化。自两百多年前徽班进京落脚于此,到如今奏响会馆有戏之湖广会馆焕新华章,源远流长守正创新的京剧艺术,还在不断续写新的故事。

  观展·亮点

  清代名伶进宫承差的通行证

  升署是清代掌管宫廷戏曲演出活动的机构,最初称南府,始于康熙年间,隶属于内府,道光七年1827年改称升署。光绪年间,由于慈禧太后嗜好戏曲,升署是极为忙碌的。升署的演员由内学和外学组成,其太监伶人称为内学,民间戏班的职业演员则称外学。宫演戏需要外学时均由升署提调外学演员进宫承差,他们出入宫廷时,以升署腰牌为通行证。

  升署腰牌

  在此次展览,就展出了一件木质的升署腰牌,是京剧演员陈德霖进宫承差时随身携带使用的。腰牌上方有一圆孔,便于拴系。正面间有两行烫字升署·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制造,右边墨笔书学生陈得林查清代升署有关档案均用此名年三十八岁,左边注明持牌人特征面黄无须。背面圆孔附有腰牌二字,上半部间纵行烫印内府颁发;下半部为满文烫印总管内府。

  1996年湖广会馆修复重张,陈德霖先生的后人陈志嘉找到我,带了两件重要文物,其有一件就是这块珍贵的腰牌。湖广会馆的第一任经理许立仁说道,这块腰牌对清代升署的历史,是一份难得的实物例证。当年能拿到腰牌的人并不多,拥有者皆为梨园界的佼佼者。据升署档案记载,光绪十六年1890年,陈德霖与谭鑫培罗寿山孙秀华等一起入选升署,进宫承差。光绪三十年1904年陈德霖在宫廷担任教。陈德霖在宫常与杨楼谭鑫培卢胜奎刘赶三等名家同台演出。

  梅兰芳送给老师陈德霖的生日礼物

  展厅内,有一幅立体感极强的瘦云轩受贺图,自左至右刻画了七个人,分别是姚玉芙姜妙香王蕙芳陈德霖王瑶卿王琴侬梅兰芳。画人物造型逼真栩栩如生。此图是根据1921年陈德霖六十大寿时的合影制成的,由梅兰芳将其作为生日贺礼赠送给老师陈德霖,承载着二人的师徒情谊。

  陈德霖是清代光绪以青衣演员的代表人物,使京剧青衣一行的演唱达到了一个新境界。他一生收徒甚众,桃李满天下,又有老夫子之称。1914年,20岁的梅兰芳拜师陈德霖,直到陈德霖1930年去世,梅兰芳在师的指点下技艺不断精进。辛酉年1921阴历九月,适逢陈德霖六十寿辰,陈德霖设宴于同兴堂饭庄,梨园众弟子与艺苑亲友前往祝寿,并纷纷以书画织物为寿礼。瘦云轩受贺图的人物,便是陈德霖与他的六大弟子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这幅瘦云轩受贺图采用了非常特别的堆绣制作工艺,图人物头像为画像,与黑白照片十分接,他们身上所穿的是绸缎制作的衣服,内部还有棉花填充,突出于画面,让观者感到七位人物宛如走出了画外。许立仁介绍,这幅瘦云轩受贺图亦是自陈德霖先生后人陈志嘉的捐赠,在漫长的岁月里,这幅立体的画作是卷起保存的,底部出现了破损,历经风风雨雨保留了下,非常不容易。

  专为饰演武松设计的戏服凝结巧思

  优秀的京剧演员不仅会在剧本台词表演方面不断变化革新,在化妆服装道具等方面也有新的创造。在此次展览,有一件黑色的素侉衣,是京剧李派武生创始人李万春先生上世纪三十年代饰演武松时穿的。李万春先生次子原北京京剧武生名家李卜春介绍,这件戏服,就凝结着父亲的创新巧思。

  侉衣是京剧服装的一种,属短衣,常用于短打武生行当的江湖英雄人物,也用于有武艺的家丁等群众角色。戏的武松在衙门里已经有了职,身份与过去有所不同,如果还穿普通的侉衣,就缺少了辨识度;但又不能穿箭衣,那样会与其他角色生雷同。我父亲就对侉衣的腰胯部分加入了新的设计,并称为lsquo;侉箭衣rsquo;李卜春说道,除了展览展出的这件素侉衣,父亲还设计了包括缎子款丝绒款等不同的材质,让观众耳目一新。

  李万春先生唱念俱佳,表演上善于刻画人物,尤其以武松戏天霸戏关羽戏悟空戏等蜚声大江南北。李万春的武松,从服装到表演都非常有个性,勇猛粗犷又不失英俊,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一经推出,便驰名南北。北派演员里,此前并没有因为演武松闻名的,李万春先生却成为了北派有史以以演武松戏闻名的第一位。从这件素侉衣,观众就能一窥他的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艺术态度。

  风雷京剧团镇团之宝缂丝箭衣大有讲究

  北京风雷京剧团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老剧团,距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。由北京风雷京剧团捐赠的一件缂丝箭衣,正在展览展出,可谓该团的镇团之宝。箭衣原是清朝的一种官服,在戏曲舞台上是帝王驸马及高级武官的军常服。这件缂丝箭衣的形制为圆领右衽,缂织出龙仙鹤海水江崖纹等图案,纹饰繁复而精美,至今熠熠生辉。

  缂丝不是刺绣工艺,而是一种织造工艺。其织法是,依照纹样的轮廓和色彩,在经向线上使用多种技法将多种彩色纬丝分段缂织,织成花纹,形成通经断纬,花纹与素地色与色之间呈现出孔或断痕,承空观之,如雕镂之象,故名缂丝,又名刻丝等。由于缂丝织作耗时费工,构思设计难度奇高,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说。2009年,缂丝作为蚕桑丝织技艺,入选联合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代表作名录。

  这样一件精美异常的缂丝箭衣,在保存上也大有讲究。据专家介绍,京剧戏服一般都是不能清洗的,演员会先穿一层内衬,然后再穿外层的戏服,以隔绝汗水。如果戏服穿过以后出现了汗渍,京剧演员会以酒精喷洒的方式进行清洁。此外,戏服也不可以晾晒,而是叠放起,以免沾染灰尘。

  观展·解码

  科技手段活化同光十三绝

  同光十三绝是晚清画师沈蓉圃绘制于清光绪年间的工笔写生戏画像,描绘了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北京的十三位京剧昆曲的代表伶人。他们各怀绝技,是京剧艺术的奠基者。在此次展览,当观众点击互动屏幕上的伶人头像,就可以了解其生介绍,画面的名伶还会开口表演自己的代表剧目念白,表情生动逼真,再现当年的绝代风华。

  许立仁介绍,观众听到的同光十三绝的念白,都对应着他们在画的扮相,如梅巧玲饰演的是雁门关的萧太后时福饰演的是桑园会的罗敷等。lsquo;同光十三绝rsquo;的代表剧目不少已经失传了,我们运用后期配音与科技手段对他们的音容进行了模拟还原。这种展陈方式受到了不少观众的好评,让当代人对百余年前的戏曲名家感到更亲切更真实。

  此次湖广会馆重张之际,北京戏曲博物馆创新应用科技手段,打造了许多互动场景。展厅内的数剧京韵多媒体互动展项,重现了百年京剧传统文化的发祥盛景,让传统文化的魅力流淌在指尖。观众还可以通过展览的数字地图,了解宣南地区主要戏曲科班及名伶故居的分布情况,直观地感受西城宣南区域丰富的文物资源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。

  观展·提示

  ■展览地点

  北京湖广会馆内北京戏曲博物馆

  ■票价

  免费

  ■参观方式

  通过北京湖广会馆公众号预约参观

  源北京晚报 记者 王广燕 美编 张存

  流程编辑U022

 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,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。版权侵权联系电话

上一篇:【营销】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6日起全面恢复 北京海关验放首架香港入境航班 下一篇:【服务】上海汽车线缆研发工程师招聘